想让孩子乖乖听话?这点您做好了吗?

2022-03-25  来自: 蒙阴善爱特殊教育学校 浏览次数:82

在日常干预中,有的家长总是习惯性的认为“要求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应该去做”。上课小眼睛要看着老师,听从老师的指令...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不做就是不对的。并且如果没做到家长就一味的觉得是孩子不听话,甚至训斥孩子。却忽略了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开心主动、更有效率的去做这件事。其实这时候我们就要想一想孩子做这件事情是否有动机。就像我们成人一样,如果这个月你想买一部心仪很久的手机,那我相信你会非常愿意这个月多加几个班;再比如一个小学生,他会为了期末考试得个好的成绩而再多做一些习题...这些就是有“动机”的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就和临沂培智学校蒙阴善爱特殊教育学校一起了解一下如何利用孩子的动机让孩子更高1效的接受干预。 

临沂培智学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动机是什么?

个体在某种环境中对某个人、某个物体、或某种活动产生的需求,我们把这种需求就可以称为动机。那动机它可能是实物的,比如想要食物、玩具;可能是想玩的活动、做事情的方式;也可能是想要他人的关注陪伴和认可;也可能是想得到一个小贴画、小对勾;也可能孩子对这个游戏或者事情本身的乐趣就有动机。这些都可能会成为我们学生的动机。 

那我们再说一说为什么要利用动机呢?

在老师和家长教学过程中,孩子有动机,那么干预就会有明显的效率。自闭症干预领域有一句名言叫“无动机,不要求”,就是说我们想让孩子提要求的主动语言多,那前提是你要“掌握”着孩子的动机!其实不仅仅是提要求的教学,在任何的“教”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先具体观察或者分析一下孩子的动机是什么,在动机下的教学,孩子是更配合的、注意力好的、更愿意接受挑战的。

那重要的就是如何运用动机操作呢?

首先寻找孩子的偏好物,这是可能作为动机的线索

1、自然环境中的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留心观察孩子喜欢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比如他一般会更多时间的玩哪些种,或者哪个玩具。还有他喜欢进行哪些活动,比如看书、玩手机游戏、看动画片,或者和成人玩一些什么游戏。我们可以将孩子喜欢的这些都记录下来。在之后的教学中,这些都可能成为孩子的动机。

2、让孩子进行选择偏好物

我们可以准备大量的食物、玩具让孩子进行原则。例如每一次呈现2种玩具,观察并记录孩子选择哪一个。所有的玩具两两组合让孩子选择之后我们计算一下孩子每种玩具选择的次数,就知道孩子的偏好物是哪些。

需要强调一点:强化物是孩子喜欢的,孩子选择的,而不是我们家长想让孩子“喜欢的”。例如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可能对薯片有动机,但他对一个代币的对勾就没有动机。对于另一个孩子来说家长和他进行的身体接触游戏可能有动机,而对家长夸奖他“你做的不错”的语言就没有动机。

其次动机操作可分为建立动机和消退动机

1、建立动机:

它会提高某刺激、事件当下的强化效果;并增加曾被该刺激或事件强化过的行为当下的发生率。简单来说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减少孩子接触到他喜欢的强化物的机会,使孩子只能在特定环境中获得,促使孩子积极配合老师和家长。比如,小李非常喜欢吃彩虹糖,张老师将彩虹糖作为强化物以后,家长配合老师将糖剥夺(平时不给或者极少给)。因为小李只能在张老师处获得彩虹糖(对得到彩虹糖的动机更明显)于是小李在上课时间非常配合张老师的教学内容。

2、消退动机:

它是降低某刺激、事件当下的增强效果;并降低曾被该刺激、事件强化过的行为当下的发生率。就是说如果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孩子对某些事物处于饱足状态,就会减少孩子对某项事物的需求程度,从而减少了孩子之前为此事物而做的行为。

比如小张非常喜欢玩小汽车,上课中老师一直用小汽车作为强化物,小张很配合老师,但是一个月过去了,老师一直用这个小汽车作为“强化物”,小朋友已经对玩汽车的活动感到饱足,所以汽车的强化效果降低,并配小张配合老师的行为也越来越少。


蒙阴善爱特殊教育学校【19553943815】是融合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培训,成年残疾人康复、疗养、创业就业为一体的多功能残疾人服务综合体.切实解决残疾人现实困难的迫切需要。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蒙阴善爱特殊教育学校 网站地图 XML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